html模版“最強大腦”們的東莞創業記
原標題:“最強大腦”們的東莞創業記 一批批高端人才和高精尖技術企業為東莞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中鎵半導體科技公司生產車間,研究人員對樣品進行檢測。

編者按

3月下旬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集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報道東莞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探索。隨後,南方日報在全國版推出“東莞經濟轉型報告”大型系列報道,以六個整版的篇幅,撥開外界關於東莞的種種輿論迷霧,發現和還原真實的東莞經濟,探求東莞轉型升級的深層脈動,及其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樣本意義。

東莞走在中國產業轉型爬坡的最前沿,被視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它如何從低端的“代工廠”蛻變為高端的“智造中心”?在理性層面的剝絲抽繭之後,作為深耕東莞多年的《南方日報·東莞觀察》,我們將把兩個多月來走訪、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接下來的一組組故事直觀地呈現出來。

我們深切感受到,冰冷的數據和理論背後,更令人動容的是人們在變革中的苦惱、焦灼、激情和堅忍。正是這些充滿血肉、可被觸摸的個體、族群和企業,蘊生瞭東莞再創奇跡的力量。

近日,回到北京述職的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東莞中鎵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義來到瞭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物理學傢甘子釗的辦公室,就他們在LED氮化鎵復合襯底的研究進行瞭一番頭腦風暴。

2014年12月11日,三名日本科學傢在LED藍寶石襯底上的突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頒獎詞這樣寫道:“三位科學傢的發明成果,使人類可以用到更加環保的白色光源,降低瞭全球范圍的照明成本。”

相較於藍寶石襯底,甘子釗及其團隊主攻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是迄今可用於半導體照明領域最穩定的、光電轉換效率最大樓浴室煙味高的材料,但缺點就是價格過高,難以走進千傢萬戶。如何將照明成本降到最低,張國義和甘子釗對氮化鎵復合襯底在東莞的試產情況寄予瞭厚望。

同樣身處北京,卸任中科院計算所所長職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還不忘安排自己的首席弟子——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徐志偉負責指導位於東莞的中科院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計算所分所的GPUMA雲數據庫產品的研發,負責對接徐志偉的就是計算所分所所長劉甜甜博士。

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高效推動,東莞吸引瞭眾多海內外優秀高層次人才來莞創業,一批批高端人才和高精尖技術企業的背後,還有一批“最強大腦”型學者的助力,形成博士後工作站的“朋友圈”力量,對東莞創新驅動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瞭重要的支撐。

院士牽線促高尖科研產品在莞落地

臨近退休,張國義還是跟往常一樣忙碌。他不僅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還同時擔任著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負責多個國傢重大科技專項的立項、協調和技術研討工作。

每個月,他隻拿出7天的時間待在北京,用於指導研究生選題並處理研究中心事務,剩下的時間都分配給瞭東莞。

在東莞,張國義有兩個頭銜,一個是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另一個是東莞市中鎵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他每天的時間表都排得滿滿:早上前往企石指導LED高精密設備的生產工作,下午則返回位於鬆山湖的光電研究院,與4名學生泡在實驗室裡,將北京發送來的科技成果進行中間試驗。

提起來東莞的機緣,張國義說,這主要是因為甘子釗。2008年12月2日,由中科院院士甘子釗為帶頭人,張國義帶著自己的8名博士生及碩士生在全國各地尋找適合光電科技成果轉化的場所。

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在半導體上遊關鍵技術的研發上處於弱勢,尤其是東莞,幾乎是空白。

“我是廣東人,我想為傢鄉作貢獻。我們便把產業化公司放在廣東瞭。”甘子釗的故土情結促成瞭2009年東莞中鎵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張國義擔任總經除浴室異味理,甘子釗擔任名譽董事長,並坐鎮北京大後方,作為科技成果研發的智力支持。

“基礎技術研究都在北京做,但是實驗室隻從原理上研究性能,研發成功不代表能做成產品,還要在東莞過中試這一關。”張國義說。

為瞭達到研發設計的目標參數,同時又要高質量低成本地把產品制造出來,張國義與4名學生每天穿梭在實驗室和工廠,摸清生產應該怎麼組織,零部件結構應該怎麼配置,應該採用哪種最合適的生產技術和流程,產業組織怎麼安排等任務。

每個月回北京,張國義都會前往甘子釗住處,匯報中試過程發現的新問題,兩人共同商議如何改進基礎技術。

在不斷的交流和碰撞中,多個從實驗室走出的科技成果在東莞試產並形成產品。目前,中鎵半導體的氮化鎵襯底、氮化鎵藍寶石復合襯底、圖形化藍寶石襯底和激光剝離機等核心產品遠銷海內外,產值也從2010年的1000萬元攀升至2015年的2.5億元。

2014年,3名日本科學傢因在LED藍寶石襯底上的發現降低瞭全球LED照明成本,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寬禁帶半導體研究領域,這一消息觸動瞭包括甘子釗、張國義在內的國際同行。“當然,我們所從事的研發不一定奔著諾貝爾去,做到技術上的突破不夠,產業化之後被大傢普遍採用,才是真突破。”張國義說。

甘子釗和張國義看好氮化鎵金屬復合襯底的方向,相對於目前企業普遍採用的異質外延——藍寶石襯底,歸屬於同質外延的氮化鎵金屬復合襯底則能夠克服藍寶石襯底的所有缺陷。

“東莞是離生產最近的地方,金屬復合襯底未來方向是稀磁半導體,即非磁性半導體中的部分原子被過渡金屬元素取代後形成的磁性半導體,這確實有沖擊諾貝爾的可能。”張國義說,而東莞則將在降低成本形成產品中發揮重要作用。

57位博士組成東莞最龐大核心科技創新資源

2012年,在香港取得博士學位的劉甜甜辭去瞭廣州知名咨詢機構的研究員工作,在中科院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以下簡稱“雲計算中心”)前副主任嶽強博士的牽線下來到瞭東莞,進入雲計算中心博士後工作站。

這個距離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不足500米的雲計算中心,下轄計算所、遙感所、電子所、自動化所、軟件所等8個分所,每個分所負責1—2個產業化項目。

在雲計算中心,共有57位博士構成瞭東莞最龐大的核心科技創新資源。這裡有“十年北大十年日本”的理學博士范海生,從事的是國產衛星遙感數據雲服務的產業化服務﹔有留英博士符曉,從事大數據研究,負責IDC運營及國傢級智能硬件物聯網標識平臺的搭建和應用﹔還有來自國防科技大學的博士趙鋒偉,從事是公共安全雲應用的產業化項目。

作為中心唯一的女博士,劉甜甜擔任計算分所所長,在國傢首席科學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為學術帶頭人的創新團隊從事G—Puma雲數據庫的產業化研究。來到計算分所之前,李國傑作為團隊帶頭人,與雲計算中心主任季統凱、副主任嶽強等團隊成員開發瞭G—Cloud雲操作系統項目,這是國內首個自主產權雲計算平臺產品,打破瞭國外在雲計算領域的技術壟斷。

該產品在2012年首先被應用到瞭東莞市電子政務雲平臺的建設。目前,包含東莞經信、商務、海關、公安、工商、稅務等部門的700多個政務職能已經實現政務共享,每個部門之間都可以獲取自己需要的數據服務,提高行政效率,節約行政成本。隨後,該產品又被推向瞭全國各地。

除瞭服務公共領域,G—Cloud目前已在東莞1000多傢企業中得到應用。東莞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該成果的受益者,通過G—Cloud進行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之後,公司在整個集團信息化建設的硬件投資上減少瞭60%的成本。

“G—Cloud是對硬件的打通,如何把數據打通是更加復雜的一個課題。”2012年前後,劉甜甜跟隨李國傑對東莞紡織服裝、造紙、傢具、模具行業的中小企業進行大范圍調研。李國傑發現,東莞中小企業眾多,但對雲計算學習和應用的成本都很高,而讓雲計算真正服務中小企業,提高它們的信息化水平,才是產業化的最終目的。

G—Cloud技術成熟後,李國傑卸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的職務,並讓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徐志偉研究員為劉甜甜所在的計算分所提供各項支持,劉甜甜所在的團隊浴室管道間臭味開始對分佈式異構資源數據進行科研探索。

目前,G—Cloud和G—Puma與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都形成穩定的合作,2015年創造產值達7500萬元。每逢李國傑回東莞居住時,最關心的還是G—Cloud和G—Puma服務中小企業的問題。

“東莞中小企業眾多,我們也在找切入點。”劉甜甜說,目前能普遍被中小企業接受的雲服務是“淘寶”模式,即讓G—Cloud搭載CAD等設計軟件,以極低的價格供有需要的企業租用。

“接下來我們要破解的就是數據的異構性,就是把數據放在一個池子裡,每一個數據模塊不再是不能轉換的獨立產品,而是可以有條件來取用,這將對企業信息化的提升以及降低雲計算服務成本帶來質的飛躍。”劉甜甜說。

“機器人軍團”導師助陣博士創業

在距離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和中科院雲計算中心不足1公裡的鬆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每天都有企業代表團來到這裡的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取經,他們圍在機器人旁邊觀看:2臺Apollo機器人、6臺Artemis機器人組合而成的生產線,在傳送帶跟蹤管理和視覺系統的雙重配合下,就可以完成月餅分揀、月餅盒調整、月餅裝盒、刀叉裝盒、月餅合蓋、裝箱封箱等17個工藝,每小時上千盒的產能,來賓們稱贊不已。

已經熬過基礎研發期,不再依賴試產的李群自動化CEO石金博,每天都穿梭在國內外展會和技術成果論壇繼續取經,包括走出去到矽谷的公司和大佬對話,去日本和管道間臭味著名的機器人公司安川、發那科對話。

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每天忙成狗”。即使每天飛來飛去,石金博還是把傢安在瞭東莞,因為東莞是她創業的福地。

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石金博在導師李澤湘的鼓勵下創業。李澤湘研發的大疆無人機橫掃全球無人機市場,估值達百億美元級別。

李澤湘對東莞的機器人產業的格局作出瞭判斷:首先,僅有少數機器人企業切入瞭上、中遊來研發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和本體﹔此外,東莞制造業發達,以食品為例,就聚集瞭華美、徐福記等一大批企業,初步估算有上百萬的產業工人,隨著人力成本的逐年攀升,整個珠三角對食品和3C行業的“機器換人”的需求將十分龐大。

受到老師的點撥,石金博成立瞭李群自動化,主攻食品和3C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創業頭兩年,還帶著學生氣的石金博沒有多少市場經驗,她認為隻要技術沒問題,什麼都能賺錢。

但是接觸到客戶後才發現,做一款產品,90%的工業技術難關可以攻克,然而剩下的10%的客戶個性化需求卻很難滿足。加之創業初期的資金有限,技術積累時間不夠長,李群自動化開始陷入困境。

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弟子們創業的李澤湘也關註到李群自動化遭遇的考驗。李澤湘邀請瞭自己的朋友——一位有30多年機器人制造經驗的美國人出任企業CTO,並讓其門下優秀弟子加入李群自動化。

這位CTO讓石金博獲益良多。“他來我們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們測彈簧,瞭解每一個零部件的功能,以及使用之後的效果。”石金博說,這種做法讓她確定瞭一種新思維,即生產每一個產品,都要瞭解到它的每一個零部件的作用,瞭解每一個細節。

“我們尤其註意到,東莞乃至國內欠缺的是能把機器人應用做細致的人。”雖然現在訂單不斷,去年也已獲得紅杉資本和明勢資本首輪3000萬元的投資,但是石金博仍然一刻不放鬆。

“東莞是最適合做產業化的地方,不僅有最便利的供應鏈,食品和3C行業給輕量化機器人提供瞭巨大的市場和開發靈感,這足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做好機器人的每個細節。”她說。

■觀察

高端人才“朋友圈”成東莞創新後勁

“東莞制造業產業鏈非常成熟,又有很便利的供應鏈,這對高層次人才很具吸引力。”張國義說,目前他已經成功聯絡瞭4名院士來東莞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這些科技成果不止局限在光電領域,在莞轉化後,或可催生東莞經濟新業態。

今年6月,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的新辦公大樓將啟用,屆時,將正式建立院士成果轉化基地和照明國傢重點實驗室華南區分實驗室。

“每次回北京,我都建議我的學生們過來東莞看一看。”張國義頗為得意地說,自己已經成功招攬瞭多名弟子——留德11年的博士李順峰,英國和加拿大雙料博士王琦,以及取得瑞典皇傢學院博士學位的劉明。3名博士已將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東莞,李順峰更是將戶口落在東莞。

當然這還不夠,張國義目前也在給東莞市政府建言,希望東莞成立一個更有遠見的海內外人才平臺,例如美國或是歐洲對口東莞的人才中心,不僅要引進海內外先進技術,最核心的是做一個橋梁和紐帶,門對門地吸引人才來東莞。

這在劉甜甜看來,就是一個高層次人才的“最強大腦”朋友圈,是東莞創新的一股強大外援。“我也是跟隨別人來創業,因為我看到瞭李國傑院士、徐志偉研究員,以及眾多中科院的老師前輩們朋友圈串成的一條線,是這條線讓我從不認識東莞,到願意紮到這裡,一步步做下來。”

近年來,東莞積極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構築人才高地,建設瞭27傢諸如北京大學光電研究院、中科院雲計算中心一樣的新型研發機構,其中獲認定為國傢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傢,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這些新型研發機構,服務東莞傢具、毛織、電子制造、模具等行業的企業超過2萬傢,引進孵化高新技術企業140多傢,吸引各類人才2200多人,其中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佔30%。

此外,東莞近年來還引導企業建立近300傢企業工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培養瞭一批高層次人才。

但高層次人才也提出,東莞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有快有慢,貢獻不等。一些研發機構和創新實踐基地也被詬病積極性不高、帶動效應不強。一方面,與廣州、深圳相比,東莞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礎條件薄弱、創新型人才缺乏,後勁不足﹔另一方面,東莞在人才落戶、人才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生活配套服務方面還有待完善。

對此,張國義建議,東莞對人才還要繼續創新,對人才引進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管戶籍和檔案到不到東莞,隻要技術和產業來到東莞,為東莞所用,為東莞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作出貢獻,就是人才引進。”(王寧)

(責編:徐嬋、秦晶)


2016年省級主要領導迎來第二波調整

日前,中共中央決定:鹿心社同志任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同志不再擔任江西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王國生同志任青海省委委員、常委、書記,駱惠寧同志不再擔任青海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此次調整是今年第二次進行的省級黨委書記調整,自2016年以來,中央密集調整地方省級領導職務,數十名省級黨委常委職務發生變動。【詳細】

網連中國|人事動態|地方領導資料|地方領導留言板

07465F9FBD1D6D3F
arrow
arrow

    xhx79fv59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